杨令茀 女,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无锡人。出身望族。自幼酷爱文学,勤习书画。5岁时作品参加画展。8岁从师江南著名画家吴观岱学画。后就读于上海务本女子中学,在校品学兼优,曾获上海市中学生联合运动会跳栏冠军及学校的奖学金。毕业后执教于江苏如皋小学和南京女子师范学校。宣统三年(1911年)随长兄杨味云(清末度支部丞参)去北京,得以拜文坛耄宿樊樊山为师,并结识陈师曾、林琴南、廉泉等人,得到他们的教诲和指点,画艺及诗文日益精进。她在北京举行过个人画展,并与齐白石一起办过画展。不久,被推荐到故宫古物陈列所当画师,得以观赏临摹历代名作。尤致力于临摹历代帝王和皇后的画像。她当时不仅画名大噪,诗亦盛誉。一些诗作汇编为《山远水长诗集》2册,故有“杨家小妹才气高”的美誉。她还爱好建筑艺术,曾制作大观园模型和颐和园模型。前者曾运往上海和美国展览,获得好评。民国12年(1923年)9月,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她被推为艺术界代表东渡日本,向关东灾民捐赠一批书画。后去朝鲜举行个人画展。民国14年又去美国参观费城博览会。民国16年回国。她应邀至沈阳故宫博物馆工作,并将自己临摹的近百幅历代帝王画像在馆中展出。后又应聘兼任东北特区美术学校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派女间谍对她进行拉拢,她慨然写下“关东轻弃千钟禄,义不降日气节坚”的诗句。民国23年,为摆脱日军纠缠,她通过驻哈尔滨的德国领事馆介绍,赴德举办画展。行前将在沈阳皇姑屯购置的600亩田产捐赠给当地基督教女青年会。以后一路旅行一路作画,并将所得收入寄赠上海救国会作为抗日活动经费。抵达柏林后,适逢希特勒主持的联合画展开幕,她被邀参加,不料一幅花鸟作品被希特勒看中,并要其在画上题款。她用中文写上“致战争贩子”几个字。事后希特勒看到译文时勃然大怒,下令将其驱逐出境。此时她早已离开德境回国。民国25年赴加拿大,参加在温哥华举办的加拿大全国画展。民国26年到美国,从此在美国侨居40年。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后至斯坦福大学、蒙德莱国立军官学校太平洋大学、华盛顿大学教授绘画和中文。1965年退休后移居加州卡麦尔城,开设扬令茀画院。杨令茀终身未嫁。她珍藏着祖国一些极贵重的文物,其中有宋代玉瓶、明代翡翠镂空花鸟花瓶和水晶钵等。台湾方面曾派人与其联系,劝她到台湾度晚年。她写诗明志:“我在海外作隐伦,每见叶落思归根。小箕山下先茔在,归去长依父母灵。”1972年,她曾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表白她思归并欲将珍藏文物和她在故宫临摹的帝后画像献给祖国的心愿。时中美尚未建交,因而由我国驻加拿大大使李文洲转告,同意她回国定居。但当时国内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她迟迟没有成行。1978年9月5日,杨令茀病逝于美国卡麦尔城,终年91岁。她逝世后,其侄杨通谊遵照她生前遗嘱,将她珍藏的文物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馆;将她早年在故宫临摹的15幅历代帝后像以及她的诗文书画,捐赠故乡无锡市博物馆。1982年,她的遗骨安葬在无锡管社山下。同年,国家文物管理局在故宫漱芳斋举行杨令茀女士捐献文物仪式,并举办杨令茀女士捐献文物展览。